《长安三万里》醉美唐风中的西凤酒(二)白居易:惬意享人生

阅读量:

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长河中,如果说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,那唐诗就是瑰宝中最璀璨的明珠。在近期热映的国风动漫《长安三万里》中用48首唐诗串联起了恢宏壮阔的大唐盛世,大家透过电影感受长安城里大文豪们酣畅淋漓的诗酒人生。早在唐时,西凤酒就被列为贡品而闻名于世,众多诗人齐聚长安就是为了品尝以“甘泉佳酿,清冽醇馥”著称的西凤美酒。从今天起,小编就和大家跟着《长安三万里》感受沉浸在醉美唐风中的诗意西凤。



白居易(772--846),号香山居士,雍州下邽[guī] (今陕西渭南)人,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历任左拾遗、东宫赞善大夫、江州司马、杭州、苏州刺史、太傅等职。他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一生多次在西凤酒的产地雍州活动,并写下了大量的诗词。如《渭上偶钓》中赞渭河“渭水如镜色,中有鲤与鲂”,忍不住也要“偶持一竿竹,悬钓在其傍”了。这些诗句,我们仿佛还能看见诗人远眺渭河,只见河水波光粼粼,沉雄宽广,两岸风景如画,美不胜收的动人情景。他的诗中有大量喝酒的描写。


“无如饮此销愁物,一饷愁消直万金。”出自诗人《对酒》,意思是人到愁闷的时候,不如到凤翔喝喝西凤酒,畅意地喝它一个时辰不要停息。当喝到尽兴的时候,所有烦闷和忧愁都烟消云散了。唯一遗憾的是,西凤酒很好价值较高,这种销愁的方式价值万金,虽然太贵但还是十分值得的!诗中之酒就是唐时的西凤酒。


唐时,西凤酒就有“开坛香十里,隔壁醉三家”的赞誉。当时,在长安(今西安)的文人雅士、社会名流纷纷以喝西凤酒为乐事。宋人方勺在《泊宅编》中说:“白乐天多乐,诗二千八百首,饮酒者九百首。”根据今人对白居易的诗歌统计,作为唐代最高产的诗人,其诗作中酒字共出现729处,可见白居易也是无酒不成诗,饮后佳话甚多!



唐贞元十六年,28岁的白居易考中进士,自信地写下“慈恩塔下题名处,十七人中最少年。”的豪言。贞元十八年,他又应吏部拔萃科考试,入甲等,更是力拔头筹。彼时的白居易虽被唐宪宗钦点为左拾遗,职掌规谏朝*缺失,但又因为生性耿直,不会看人眼色,被身边一众权贵视为眼中钉,心中烦闷之事自然不少。所幸他生性豁达乐观,常深入市井民间寻找乐趣,饮酒、赏花、抚琴、对诗,因此也写下了《横吹曲辞·长安道》:

花枝缺处青楼开,艳歌一曲酒一杯。

美人劝我急行乐,自古朱颜不再来。

君不见外州客,长安道,

一回来,一回老。


寥寥花枝掩映、檐下栏杆青绿,推杯换盏间,余音袅袅,声声入耳。身旁丽人劝我及时行乐,莫把青春时光蹉跎,长安繁盛依旧,只有来人容颜渐老。短短几句,诗人微醺时的放松与惬意,对世事的领悟和感叹都融进了杯中的西凤酒里,一入咽喉便烟消云散。


自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,在长安这条连接中西方的漫漫商道上,装满西凤美酒的大小酒海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。都城内外,宫廷御宴上,胡姬酒肆间,它那馥郁的香气和极佳的口感俘获着一批又一批爱酒人士的芳心,品饮西凤酒就是一种长安风尚。酷爱饮酒的白居易也对用酒海储存老熟后的西凤酒青睐有加,在《就花枝》中他就写道:

就花枝,移酒海,今朝不醉明朝悔。

且算欢娱逐日来,任他容鬓随年改。

醉翻衫袖抛小令,笑掷骰盘呼大采。

自量气力与心情,三五年间犹得在。


都说白居易饮酒,一是为了酣醉,二是为了雅趣,三是为了心情。他的咏酒诗,其借酒浇愁者虽也有,但乐观豁达成分居多。因此就有了:“把酒仰问天,古今谁不死。所贵未死间,少忧多欢喜。”“身后堆金拄北斗,不如生前一樽酒。”这样的诗句。或许白居易爱酒,爱的也无非是酒所带来的生命力,他把自己倾注在酒里,凝结在笔下,才有了如此多的传世佳作。或许诗酒于他而言,就是人生的驿站,灵魂的出口,就像他所感慨的那样:忧喜皆心火,荣枯是眼尘。除非一杯酒,何物更关身?


(作者:李怡涵)